EN

07

Apr

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冲击全球股市,养猪业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

一、关税政策升级引发全球市场震荡

当地时间 2025 年 4 月 2 日,特朗普政府正式实施 "对等关税" 政策,对中国、欧盟、加拿大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 10%-46% 不等的关税。其中,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最高达 34%,涵盖芯片、汽车、农产品等领域。受此影响,全球股市遭遇 "黑色星期一":美股三大指数暴跌超 5%,纳斯达克进入技术性熊市;A 股三大指数早盘跌幅均超 6%,超 5200 只个股下跌,消费电子、光伏等出口导向型板块领跌。


在这场贸易风暴中,农业板块成为罕见亮点。A 股农业股逆势上涨,神农种业、敦煌种业、北大荒等多股涨停,猪肉养殖板块中湘佳股份、金河生物等涨幅居前。市场普遍认为,关税壁垒将加速国内农产品进口替代,推动大豆、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,进而提振养殖业景气度。

二、养猪业面临成本与供应链双重冲击

  1. 饲料成本攀升
    美国是中国大豆、玉米等饲料原料的重要来源国。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2200 万吨,占总进口量的 21%;进口玉米 207 万吨,占比 15%。此次加征 34% 关税后,美国大豆、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将显著高于巴西等南美国家,短期内可能推高大豆、豆粕价格。国信证券分析指出,饲料粮涨价将直接推高养殖成本,其中豆粕成本占比约 30%,玉米占比约 40%,预计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将增加 100-150 元。

  2. 猪肉进口结构调整
    中国对美猪肉进口加征关税后,美国猪肉对华出口面临压力。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 41.6 万吨,占进口总量的 18%。为填补市场缺口,中国可能转向巴西、俄罗斯等国采购。例如,俄罗斯计划未来五年对华猪肉出口扩大至 10 万吨,巴西则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猪肉进口来源国。不过,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可能导致国际猪肉价格波动,间接影响国内市场。

  3. 行业分化加剧
    中小型养殖户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,而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受益。例如,牧原股份通过自建饲料厂和屠宰场,可有效对冲饲料价格上涨风险;温氏股份则通过 "公司 + 农户" 模式,分散养殖环节成本压力。

三、政策应对与市场机遇

  1. 国内政策支持加码
    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应对关税冲击。4 月 4 日,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% 关税,同时明确 "现行保税、减免税政策不变"。农业农村部表示,将通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、推广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等措施,保障饲料供应安全。地方层面,浙江省、重庆市等地推出生猪养殖贷款贴息、良种补贴等政策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

  2. 市场替代与产业升级
    关税壁垒倒逼国内养殖业加速进口替代。例如,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增长,2024 年达 1.5 亿亩,产量突破 2000 万吨;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超 60%,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。此外,消费者对国产猪肉的偏好增强,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等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
  3. 国际市场开拓
    中国养猪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。牧原股份近期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,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;新希望则通过收购海外牧场,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、巴西等国的猪肉企业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,填补美国市场空缺。

四、行业展望:短期承压与长期机遇并存

短期内,关税政策将导致饲料成本上升、猪肉进口波动,行业利润空间收窄。但中长期来看,国内养殖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倒逼下实现转型升级:


  • 成本优化:规模化养殖、技术创新(如精准饲喂、疫病防控)将降低单位成本。

  • 供应链安全:进口多元化(如扩大巴西大豆采购)和国内产能提升(如东北大豆振兴计划)将增强抗风险能力。

  • 消费升级:高端猪肉品牌(如牧原 "南阳黑猪")和预制菜产品(如温氏 "鲜食猪肉")有望打开增长空间。


华西证券等机构预测,2025 年下半年猪价有望超预期,行业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产能弹性,将在周期波动中持续受益。投资者可关注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等企业的股价修复机会,同时警惕饲料价格波动和产能过剩风险。


结语
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落地,既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冲击,也为中国养猪业带来转型契机。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国内养殖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,未来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地位。